当前位置:首页>>失联客机“奇怪航线”躲避雷达
失联客机“奇怪航线”躲避雷达
[发布时间]2014/3/17 0:00:00  [访问次数]

  从一些媒体先前披露的信息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1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看,马航客机MH370在失联当天走了一个“Z”字形航线。媒体将其描述为“奇怪航线”,调查人员则认为操纵飞机者可能是为躲避民用雷达视线。

  美国广播公司15日报道称,美国司法和情报官员正在调查至少一名飞行员应对马航客机失联负责的可能性,因为有新情报显示,失联客机曾进行“战术躲避操作”,试图避开雷达监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说,美国情报人员倾向于相信马航客机失联是由“驾驶舱内人员”所为。

  “Z”字航线蓄意折返

  目前马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基于卫星和军用雷达数据,失联航班先按既定航线飞行,在南海折返,从东向西穿越马来半岛,然后朝西北方向折转,朝安达曼海飞去。

  从地图上看,飞机走了个“Z”字形航线,马官方确认系人为操纵飞机蓄意折返。调查人员说,这可能是为躲避民用雷达视线。

  美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两名高级司法官员的话称,美国当局相信,只有具备丰富飞行经验的人才能做出这些躲避动作。

  其中一名官员称,在对失联客机乘客和机组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后,没有迹象表明,除了飞行员之外,其他人具备进行这些复杂飞行操作的能力。

  也有人认为躲避动作并非故意为之。美国广播公司航空专家、前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史蒂文·加亚德认为,所谓的躲避也可能是因为飞机当时由业余飞行员驾驶,因不熟悉夜间飞行、随机转向所致。

  加亚德说:“劫机者可能用枪指着飞行员,让他关闭应答机。他们向大海飞行,希望能发现可以降落的地点。”

  尚未发现失联涉恐

  法新社说,马总理纳吉布15日的讲话至少基本排除飞机在空中爆炸和飞机出现紧急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但是他的讲话同时也开启了另外三种可能:飞机遭劫持、飞机涉恐以及飞机被至少一名飞行员“流氓控制”。

  这三种可能性也许三选一,也可能三者结合。现阶段,尚无充分证据可证明其中任何一种可能。

  不过,调查人员没有发现与恐怖组织存在潜在关联的乘客,如果失联与恐怖活动有关,那么,客机更可能飞往人口稠密的地区。

  马民航局总监爱资哈尔丁16日表示,飞机向卫星发出信号时有可能停留在陆地上。

  调查地勤人员无果

  马来西亚15日把调查扩大至“所有机组人员和乘客”,并对两名飞行员的住所进行搜查。马来西亚警察总长巴卡尔16日说,两名飞行员并未要求一同执飞。16日上午,调查人员对马航地勤人员展开问询,试图搜集线索。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积极进展。”一名警方官员说。

  警方表示,调查还按照“正常程序”问询了在马航客机起飞前有可能接触飞机的机械师。事实上,“我们正在按程序调查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但是,这一做法并非因为“有任何浮出水面的动机”。

  另外,交通部声明说,警方15日检查了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家中的飞行模拟器。

  16日,一家澳大利亚电视台在节目中播出了对一名南非女子的采访。这名女子说,在2011年一趟马航航班上,担任副飞行员的法里克曾邀请她和另外一个朋友到驾驶舱闲聊。

  搜救国家增至25个

  马来西亚交通部1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在和失联客机最后与卫星失去联系的两个可能区域内的国家联系并求助。

  声明说,失联客机的搜救工作仍然是由马来西亚主导的多国行动,马来西亚官员正在和失联客机最后与卫星失去联系的两个可能区域里的国家联系并向它们求助,这些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中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法国。

  另外,马来西亚官方还向多国请求提供用于寻找飞机的数据援助,包括卫星数据和数据分析、雷达数据、地面搜寻能力,以及可部署的海事和空中搜寻力量。

  声明强调:“对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的重视程度相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15日表示,根据现有数据,无法确认飞机和卫星最后联系的准确地点。马民航当局和相关的国际专家确认,飞机最后与卫星失去联系的地点有两个可能的区域:一是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到泰国北部;二是从印度尼西亚延伸到南印度洋。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兼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表示,目前参与搜救的国家已从14个增加到25个,这为搜救工作的协调“带来了新挑战”。

  延伸阅读

  雷达监控并非铁板一块

  2001年的“9·11”事件后至今,从未发生过类似民航航班“隐身”飞行的先例。这源于后“9·11”时代各国加强了对民航客机的追踪和空防。但是,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客机似乎成功躲过多方雷达。一些专家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不止亚洲国家,很多国家都缺少对海上空域甚至部分陆上空域的雷达覆盖,高端精密的雷达设备一般被部署在内陆敏感区域,而次敏感区域或不敏感区域的雷达覆盖存在空白区。

  “费用太高”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在东南亚一些地区,乃至东南亚以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在地缘政治不敏感的地区,空防系统通常并非铁板一块。

  民用雷达一般依靠机载应答机来侦测和监视飞行器。在飞行器关闭应答机的情况下,民用雷达就无法获取飞行器的相关信息,而这时候,只能使用军用雷达,也就是一次雷达。

  路透社说,而军用雷达系统也受到覆盖范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许多军用雷达会忽略军方认为是常规民用航班的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军方甚至会关闭雷达,除非有军演需要或存在潜在威胁。

  马来西亚方面在确认飞机飞向印度洋后,请求印度军方确认雷达是否侦测到飞机信号。印度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均设有雷达站。但印度安达曼-尼科巴指挥部参谋长苏迪尔·皮莱海军少将说:“我们在这一区域运行有雷达系统,但没有找到飞机信号。”

  皮莱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原因可能是,我们的军用雷达处于关闭状态,因为我们的雷达基于‘需要’开启。”

  而印度国防部官员也给出类似答案。这名官员说,印度实际上并没有时时刻刻都开启雷达设备,因为“太贵”,意即费用太高。

  有目标性

  虽然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确实侦测到失联航班,但军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一点可能是源于部署军用雷达系统的局限性。

  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伊丽莎白·金塔纳说,马方没有对飞机信号采取行动的确切原因难以推测,但也许是因为,军用雷达监控人员从飞行器的高度和航速判断那不是军用飞机,潜在风险低。一般而言,军用飞机比民航客机飞行高度高,航速更快,更易引起警惕。

  换句话说,雷达系统一般会对存在军事特性的飞行目标提高警惕。

  路透社援引欧美一些国家的相关官员说,在欧洲和北美洲,军用和民用雷达基本上24小时覆盖全部空域,特别是“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遭劫持飞机和入侵飞行器的提防与监控。

  一般情况下,北约和美国战机会对不明飞行器作出反应,会在飞行器接近其空域前升空拦截。

  鞭长莫及

  另外,如果失联航班飞纳吉布提及的南线,即从印度尼西亚至南印度洋这一“走廊”,军用雷达更是鞭长莫及。

  南印度洋和南极洲北部海域是世界上雷达覆盖最少的区域之一,船只和飞机一般都会避开那一区域。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一名官员说,澳大利亚民用雷达覆盖的海洋上方空域范围不过从海岸线向海洋延伸200公里。但澳大利亚军方尚未明确表态在马航客机失联当天是否侦测到不明飞行物。

  路透社说,只有美国军用卫星网络能够监测全球大多数地区,包括一些偏僻的海洋,以防弹道导弹和潜基导弹。但截至目前,美国没有公开其军用卫星侦测结果,仅仅在飞机失联后宣布卫星没有侦测到空中爆炸。

  在印度安达曼群岛,一名国防官员告诉媒体记者,当地雷达不会持续运行,特别是在夜间,因为一般没有事情发生。

  这名不公开姓名的官员说,与印巴边境相比,安达曼群岛的印度防务力量更多是一种“和平意义”,“我们有我们的雷达,我们也使用这些雷达,我们用这些雷达训练士兵,但这不是一个我们经常设防的地方”。

  科普

  海事卫星信号能透露啥信息?

  马来西亚方面15日确认,马航失联客机通信系统被人为关闭,客机最后和卫星联系是当地时间8日8时11分。那么海事卫星收到的客机信号到底能提供哪些信息?

  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14日称,他们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内部获悉,这架客机在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络后,仍在至少5小时内自动向该组织的卫星传送信号。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副总裁戴维·科雷对英国《卫报》说,飞机通信系统不再接收或发送数据后,就会自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就像坐火车穿过隧道后,手机会自动搜索网络。这种声脉冲信号每小时发送一次,只能告诉卫星飞机“还在”,但不包含飞机的具体位置信息。但这种信号能表明飞机与卫星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根据几个小时内收到的这种信息,可以粗略判断飞机的大概方位,以及大致的运行轨迹。

  简单地说,海事卫星收到的马航客机信号可以带给人们两个信息:一,飞机至少在当地时间8日早8时之前并未受到重大损伤; 二,可以极粗略地判断飞机所在方位,但不能确认信号发出的确切位置。

  根据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官方网站的介绍,该组织的卫星网络不仅可以为飞机提供空中交通管制信号、移动通信服务等商业服务,也可以通过机载设备,由该组织的10颗卫星接收飞机自动发出的声脉冲信号。包括马航失联客机在内,全球9成以上的长途客机都装有此类设备。(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

  时评

  搜寻,永不放弃

  马航MH370班机失联第9天了,150多名中国公民的下落让国人日夜牵挂。

  从第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全力以赴,参与失联客机的搜索。事发当天,中方的应急和搜救机制全面启动:外交、交通、民航、海警、旅游等部门以及首都机场、中国保监会,快速启动各自应急机制。外交部和其他部门积极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及时指挥协调搜救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搜寻刻不容缓。当前涉及MH370的舆论众说纷纭,但无可置疑的是,由于飞机至今下落不明,搜救仍是当前最紧迫的首要任务。正因为如此,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15日宣布马航客机失联最新调查情况后,中国政府的马航失联客机应急领导小组当晚即举行会议,决定对搜救行动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我方搜救力量不减,搜寻方向调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将优化搜救方案。

  不减,意味着中方保持甚至增派搜救力量,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分百努力;调整,意味着中方的搜救力量赶赴新的任务区,重新进行部署;优化,意味着加强研判,根据新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搜救方案。当前,海口舰、“海巡31”、永兴岛船等已赶赴马六甲海峡划定海域执行搜救任务。此外,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协调了“中远青岛”、“新南沙”、“新宁洋”等多艘过往商船前往搜寻。

  信息是有效搜寻的重要条件。马来西亚作为客机失联的主要责任方,有责任、有能力向中方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为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日前紧急约见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萨鲁丁,敦促马方继续加大搜救力度,就搜救部署调整与中方密切沟通,继续向中方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情况。

  搜救离不开国际合作。搜救行动的艰难是众所周知的,有人用“大海捞针”比喻并不为过,更何况此事牵涉诸多国家和地区,单靠一国力量不可能完成任务。因此,中方积极与有关国家沟通协调,开展更大范围的海上和陆地搜寻。

  危难时刻,祖国是坚强后盾。秉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政府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跨国、跨大洋的国家搜寻行动,目标只有一个:尽快找到客机上同胞的下落。

  每当海外同胞遭遇危机时刻,正是心系其安危的祖国,一次又一次第一时间伸出双手,成为他们最有力的倚靠。从吉尔吉斯斯坦骚乱期间紧急包机撤侨,到埃及动荡时帮助大批滞留同胞平安回家过年,再到海陆空利比亚大撤离……一幕幕,一次次,印证了祖国对海外儿女不离不弃的护佑。

  大洋虽波浪汹涌,但祖国永远心系同胞!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