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气爆26人遇难 [发布时间]2014/8/8 0:00:00 [访问次数] |
|||||
高雄气爆26人遇难
事发街道路面被破坏(8月1日摄)。 新华社发
台湾高雄市前镇区7月31日晚至8月1日凌晨发生石化气爆事故。据台湾消防部门发布,截至1日16时,造成26人死亡、269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 1日8时15分许,记者看到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整条柏油路面被掀翻,炸飞的车辆横在马路中间,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高雄市市长陈菊在1日凌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高雄市近10多年来最严重的石化事故。 目击民众说,31日晚上约9点钟,爆炸地点一带有浓浓的瓦斯味道飘来,前镇区、苓雅区交界地点,有7处水沟冒出白烟,伴随疑似燃气味,消防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勘察漏出油气的地点,但是在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大约7月31日晚间11时55分左右就发生连环爆炸。 截至8月1日清晨7时,救援方面,徒手救援暂时停止,重型机具进入救援现场,并已出动直升机参与救援工作。伤员救治方面,高雄的多家医院从凌晨开始就异常忙碌,所有医护人员正积极对伤者进行救治,有数名重伤患者被转移至加护病房,进行插管治疗,状况堪忧。 目前,灾害地区的瓦斯公司暂时没有天然气管线爆炸,并已关闭附近开关。这次爆炸共计造成23000余户停气、12000余户断电、3处加油站停业。 这并非前镇区第一次遭遇惨重的气爆事故,1997年9月13日,台湾“中油”公司在前镇区进行管线施工时发生石油气泄漏,引发爆炸大火,大火从白天烧到黑夜,造成消防队员及民众14死11伤。 痛着你的痛 ——习近平总书记及大陆各界深表关切 7月31日晚间至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发生可燃气体外泄连环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十分关心。 1日中午,新华社受权发布消息:习近平指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向台湾有关方面转达他和大陆人民对在本次事件中不幸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及受伤同胞的诚挚慰问。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说:“大陆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内感同身受,体恤台湾民情,充分展现了他‘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情怀,这是证明‘两岸一家亲’的最好事例,也为两岸积累善意互动氛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大陆对台部门、机构迅速行动起来。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披露,1日上午7时许已接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电话,就高雄市重大气爆事件死伤表达慰问哀悼,并探询是否需要协助。而在接到习总书记的指示后,国台办立即启动紧急联系机制,通过台湾陆委会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大陆人民对台湾伤亡同胞及其家属的哀悼和慰问。 正在上班途中的大陆各地民众密切关注事件进展。不到上午8时,“新华社发布”客户端的“我在现场”相关报道已有约60万的浏览量。“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继复兴航空澎湖空难之后,无数支蜡烛再度在大陆网络点燃,网友们纷纷为事件受难者祈福。 江苏省盐城市网友“劳动崽”评论道:“一早看到不高兴的消息,愿:高雄人民早日从灾难中走出;死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四川省网友“xxk0291”写道:“台湾同胞不怕、挺住了!大陆同胞是你们坚强后盾!” 故乡有难,让在大陆的台胞心急如焚。台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蔡国斌医师对记者说,事件发生后,他立刻恳请大陆烧伤治疗领域权威专家柴家科教授带领专业医疗队伍赴台湾参与伤员救治,柴教授慨然应允。他们并与台湾卫生部门沟通联系。台方回应称,目前高雄医疗资源充足,感谢关怀,如果需要再及时联系。 虽然对未能伸出援手有点遗憾,但蔡国斌说,他的父亲是台北人、母亲是台南人,自己在高雄也有不少同行朋友。两岸都是一条血脉,希望受伤乡亲尽早康复,逝者家属尽早得到安慰。 解读 丙烯爆炸威力 为何这么大? 事故现场整条街道被掀翻,满目疮痍,甚至有轿车被气浪弹到三层楼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丙烯爆炸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美国雪佛龙公司中国区安全总监栾兴华表示,丙烯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精细化学品等,民众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介绍说,可燃气体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都不会爆炸。丙烯的爆炸下限比甲烷更低。 “汽车气缸中的活塞都是通过气体推动的,你可以想象这力量有多大。”栾兴华说,在密闭的空间里,可燃气体聚集到一定浓度再爆炸,气体瞬间急速膨胀的力量是惊人的。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爆炸产生的气浪呈放射状扩散,这表明泄漏的丙烯聚集在地下管道中,并沿着管道扩散。 如何加强监管? 居民如何避险? 栾兴华建议:第一,石化企业对管线的巡查应加强,强化主体责任,当地政府也应加强管道资料库建设;第二,石化管线应建立清楚标识,方便民众辨认;第三,企业应与管线经过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加强监控,民众遇紧急情况应赶紧报警;第四,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加强联动,举行应急演练,增强处置能力。 “大陆近年来也发生多起石化管道泄漏事故,台湾应该吸取大陆的教训。”化工行业分析师建议,对石化管道所在区域的地面开挖应予以控制,避免“拉链路”。此外,现代城市地下管道众多,应加强跨部门监管与信息互通,避免施工中“误伤”;对雨水腐蚀、地震、明火等破坏因素应定期排查;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关于避险,化工行业分析师建议,居民日常应注意居住地附近的管线标识,遇到气体泄漏或爆炸赶紧远离管线,同时爆炸一般是顺着管线方向往下游扩散,因此避险时应往管线上游地带“逆向逃生”,这样才不会被爆炸“追着跑”。 康菲石油公司安全工程师张本杰表示,一旦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应立即切断上游供给源,并疏散附近居民。在消防联动方面,可借鉴日本经验,消防局与市政部门对于管道图纸、监控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一遇险情,马上可以找到泄漏点及时维修、救援。 现场 “祸从地底冒出来” “这真是祸从地底冒出来!”高雄市农会理事长萧汉俊心有余悸地说,他的住处就在气爆地点附近,万幸的是煤气管线没有埋在住处地下,“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萧汉俊说,爆炸发生时他们全家都已经入睡。巨大的爆炸声将他们惊醒,发现房子和床铺都在晃动,当时第一时间还以为是电箱爆炸,马上打开电视看新闻才知道是瓦斯爆炸。 被爆炸声惊醒后,全家人都没再睡觉,围坐在电视机前通过直播收看最新情况。之后,又传来了好几声爆炸声,全家人就这样在惊恐不安中迎来了天亮。 “我还以为是地震了!”高雄市青年企业研究社理事长蔡金树住处离爆炸发生地较远,但爆炸发生时仍感到了震动,当时他还以为是地震,没有在意,因为台湾地震频发,民众早已习以为常。 “后来电话响个不停,亲朋好友纷纷打电话问平安,这才知道发生气爆事故了,而且伤亡惨重。”蔡金树说。 高雄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住在离事故地点开车约10分钟的地方。1日早上,他去上班时不得不绕道而行,因为道路被“开膛破肚”,不少路段塌陷深达3米。 苏嘉宏说,此次发生爆炸的地点位于高雄著名的商圈,很多朋友住在这个区域,从1日凌晨开始,朋友间互致问候,所幸都没有伤亡。 台湾媒体同行黄崇桂家在高雄三多路附近。事故发生后,他的家中感觉到很强烈的震动,电视都看不了。作为媒体人,他第一时间赶回电视台拿拍摄器材,但途中发现情况太严重。他决定拿手机拍摄,并且留下来帮忙搬大石头,清空现场以便让救护人员能快速运送伤员。 “在现场,大家轮流为不认识的人做心脏复苏,但还是晚了,眼看着3个人陆续离世,我却做不了任何事。”黄崇桂伤心地说。 分析 管道泄漏维护不力 或为主因 多位大陆石化专家1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事故是石化管道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的,相关企业维护不力、当地政府应变不力可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7月31日夜间已有高雄市民发现事发现场附近水沟冒白烟,并伴有浓浓的瓦斯味。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1日表示,怀疑事故中的可燃气体是丙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这是可燃气体泄漏的典型特征,征兆十分明显。从全球化学品管道事故的历史来看,管道泄漏的原因包括人为与自然两大类。“如果不是施工或人为破坏,应该是管道遭到腐蚀或疏于维护。” 上海卓创资讯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张圣林说,根据初步信息判断,管道老旧造成的接缝泄漏,或是雨水造成的管道腐蚀都可能造成泄漏。气爆点处于闹市,丙烯聚集在下水道内,遇到汽车、饭店或居民家中的明火后发生爆炸。 (综合新华社报道)
上一篇:北京冬奥申办标识“墨舞冬奥”首次亮相|下一篇:郭金龙:全力以赴申办冬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