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场新闻发布会别出心裁地选在北京中关村和美国硅谷两地同时举行,首届中关村-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和硅谷同时启动,供两地的创业者“同台竞演”。
中美创业团队将齐聚北京
“在中关村和硅谷两地同时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为了沟通两国的创新文化,也是为了构建跨国跨区域创新合作典范,以全新的模式对接两地创业资本、人才和市场。”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说。
大赛负责人介绍,参赛企业必须是中关村和硅谷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的创业团队或处于早期、种子期的创业公司。
据悉,中关村、硅谷两地的参赛企业可在今年6月至9月初期间报名,在北京、硅谷各自举行半决赛、总决赛后,于10月份分别角逐出各自赛区的前三强。随后,硅谷、中关村的这些创新创业“新秀”们将在11月齐聚北京,举行论坛、沙龙等深入的交流、对接活动。预计此次创新大赛,中关村赛区将有至少400余家企业参赛。
“落地中国”吸引硅谷企业
据介绍,此次大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者,为中美双方的创业者各设置了一个诱人的机会作为奖励。那就是“落地中国”和“海外培训”。
在硅谷赛区,获奖企业的前三名可以得到2万至5万美元不等的奖金。除此之外,获奖的硅谷企业还将获得入驻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的机会,得以由此“落地中国”。
对中关村赛区的创业团队来说,“海外培训”则成了吸引他们的法宝。据了解,中关村赛区的决赛胜出团队,可以免费入驻硅谷当地著名的孵化器500startups或Plug and Play,接受一个月的孵化培训,并可优先推荐给相关创投机构。
“中国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商业前景都十分巨大,很多国外的创业企业都很想进入中国市场,只是缺少机会和平台。”芬兰贸易中心北京代表杜恩雅说,能在当地孵化机构的帮助下“落地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科技企业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
中关村和硅谷互较“不足”
在车库咖啡、创业邦、3W咖啡、创新空间……据中关村创业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平均每天至少都有四五场创新创业交流活动。“中关村的创业热情,硅谷已经赶不上了!”赴中关村考察的多个国外团队,都向中关村管委会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不过,中关村也发现了国内在创业服务、创业氛围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积极向硅谷学习。
“在斯坦福,学生可以随时休学创业,然后回来接着上学。曾有一个19岁的计算机系本科生,领着系里十几个同学半途辍学,创建了用移动设备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公司。”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王辉亮在启动仪式上说,相比之下,中国的高校学生要想休学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虽然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休学创业并不像硅谷那么简单,但中关村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在36氪创始人刘成城创业期间,我们主动与他所在的高校多次沟通,帮助他在休学创业时保留了研究生学籍。”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许多创业者如今从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了创业活动,也得到了高校越来越多的支持。
北京日报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