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刘宇鑫)市国资委日前发布,本市国有企业近年来国有资本集中度明显提高。2007年至今,全市国企共完成20个重组项目,市国资系统直接出资企业从55家减少到41家,优化了国有经济资源配置。目前,基础设施、公用服务和现代制造业这三大行业中的国有资产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量的80%。
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基础设施、公用服务和现代制造业中的国有资产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量的80%,大企业、大集团中的国有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量的93%,形成了以基础设施、公用服务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具有首都特色的都市产业为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雏形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北京市民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公交、地铁、水、电、气、热等城市公用企业,也在不断增强承载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营。市属国有企业承担了北京市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处理量和89%的燃气供应量。房地产、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加强首都城市用水服务,与水务局等部门筹划建立水务投融资平台,加快首都水务行业发展。京粮、二商、首农等商贸流通企业在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物价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围绕发展重点产业,本市积极推进中航发动机产业园、北京奔驰扩能、北京现代三工厂、北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现代制造业项目落地,带动首都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中低速磁悬浮、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水淡化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首钢搬迁、焦化厂转型等重点工作顺利实施,为首都率先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建设资金落实过程中,近年来组建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5月底,运用股权融资535亿元;成立北京股权投资发展基金、北京凯雷投资基金和北京宽街博华投资基金,逐步构建北京“1+3+N”基金产业布局。其中“1”是设立北京股权投资发展基金,“3”是由国管中心发起设立3支投资基金,“N”是设立多支股权基金。另外,本市还搭建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平台,稳妥推进劣势企业退出,并在“十一五”期间顺利完成509户劣势企业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