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靠谱“国粉”的炼成密码 [发布时间]2015/12/7 0:00:00 [访问次数] |
北京日报记者 潘福达
“为什么国产奶粉就是比不上国外奶粉?”在一个辣妈微信群里,这样的问题总能引起妈妈们的激烈探讨。其实,国产乳业经历了“大头娃娃”、性早熟、汞超标等几次遭遇后,信任度跌破冰点。哪怕洋牌子贵到离谱,即便限购再严厉,不少人要么托朋友带,要么从网上海淘,宁可千里迢迢寻觅洋奶粉才安心。 不过,有这么一罐京企奶粉为乳业凛冬带来些许暖意:自2011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启动“月月抽检”计划以来,连续四年零问题,四次蝉联国内最佳口碑;在国内外品牌扎堆儿的激烈竞争格局下,连续三年市场增长率超百分之百……这罐奶粉,烙印着一个响亮的北京品牌名号——三元。 “用鲜奶不用大包粉” 来到位于大兴瀛海工业园区的三元食品公司,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刚刚开完一个会,他的电话和微信一直不断。连续一个多月,他都要辗转好几个城市参加各地经销商的活动。“越忙越好!”不过按他的话来说,正是因为各地市场跑得勤快,三元奶粉在全国各省市站稳了脚跟。 “中国企业怎么就做不好自己的奶粉呢?”在国产奶粉走入冰点之时,吴松航偏偏不信洋奶粉的邪。 一罐奶粉看似普通,不过想让经销商和消费者“点赞”并不容易。吴松航这几年一直在探索国产奶粉低迷的谜团,得出的答案有些令人心塞:不少乳企在生产婴幼儿奶粉时,由于缺乏奶源,不是采用新鲜牛奶做原料,而是直接采购大包粉做原料,添加营养素进行干混生产,这样的奶粉生产成本较低,但在新鲜度等方面就存在先天不足。 “奶粉是个良心行业,只做到合格还远远不够。”在吴松航看来,做到极致才能让“国粉”和洋奶粉抗衡,好奶源,就成了奶粉质量的源头。“宁可生产成本高一些,也坚持采用新鲜牛奶加工,所有婴幼儿奶粉的奶源,都来源于我们首农集团旗下的绿荷牧场。”他说,为了产品质量而承受生产成本压力,这样的做法“很值得”。 之前很多中小型奶企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投资几百万元甚至更低,找个代工厂贴牌生产,就可以制作乳粉了,门槛很低。他们的加工工艺就是“干法”——大包的基粉里直接加入各种营养素搅匀即可;
上一篇:志愿服务蔚然成为新家风|下一篇:习近平同祖马举行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