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首都文艺院团迈开脚步走基层
首都文艺院团迈开脚步走基层
[发布时间]2015/10/19 0:00:00  [访问次数]
北京日报记者 李洋

    从城市最中心到80多公里外的远郊区县,从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到基层百姓的田间地头,明天,为了一次特别的“艺术之约”,国家大剧院携手23位艺术家,将驱车前往密云县密云大剧院,送上一席热腾腾的文化大餐。这已经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国家大剧院百场演出下基层”今年推出的第52场公益演出。到年底,演出场次将达100场。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举行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为了找好这个落脚点,以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等为代表的首都各大院团,都尽自己所能,在向市场提供精品的同时,通过公益演出等形式拓展高雅艺术的受众群。从48人的庞大合唱,到4人就可成行的弦乐四重奏;从每周一次的京剧公益大戏,到名家名角出演的昆曲演唱会,那些平时在专业剧场内才能看到的演出,一次次走进了学校、社区、厂矿……

    其实,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并不是第一次送到密云。5个月前,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就曾迎来大剧院的艺术家。那天下午,在蔡家洼的村民文化广场上,大剧院合唱团带来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青春舞曲》《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或雄浑、或清新、或浪漫,听得村民心痒痒,恨不得站起来跟着一起唱。一些专程从密云县城和其它乡镇赶来的合唱爱好者、音乐教师感慨,“到底是顶级合唱团啊,光是听上一场就能学到不少东西。”

    “下基层关键在于怎么下,要高规格、高品质,要带去真正的文化实惠,带去满满的正能量,这样才能让百姓喜闻乐见,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高雅艺术。”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自愿加入到下基层公益演出的队伍中来。驻院艺术家刘嵩虎、李欣桐利用业余时间,跟随大剧院的公益演出小分队,前往海淀区花园路街道与居民同唱《大海啊,故乡》《我爱你中国》;男高音歌唱家金郑建还前往赵登禹学校,对该校学生合唱团手把手指导,答疑解惑。至今,大剧院下基层公益演出已有959人次艺术家参与其中。

    在首都,迈开步伐走向基层的不只是国家大剧院。

    北京京剧院为人称道的“九大头牌”“剧院中坚”“青年领军”“魅力新星”等明星队伍,今年已开展“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系列活动54场,文化惠民演出73场。杜镇杰、王蓉蓉、李宏图、迟小秋等京剧名家,包飞、王怡、杨少彭、张馨月等青年京剧演员,常常带给戏迷票友意外惊喜。更重要的是,每周都有的京剧公益演出,培养了一大批戏迷观众,更让青年艺术家获得了锻炼机会。

    北方昆曲剧院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艺术的传承者之一,将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与传承国粹的使命相结合。不久前,他们与河北霸州王疙瘩村的昆曲曲友们合作,联袂在霸州市李少春大剧院古戏楼演出。“别看是与曲友合作,可院里派出了演职员80多人参加。从排练到演出,丝毫不含糊。”该院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该院已在河北乡村建立昆曲传承培训基地,方便昆曲接地气。

    广受北方观众喜爱的评剧艺术,自然也少不了下基层演出。今年以来,中国评剧院已举办下基层公益演出161场。《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向阳商店》《母亲》等传统及新创剧目都被送到戏迷身边。市河北梆子剧团、市曲剧团和北京交响乐团,也都将看家宝贝通过各种公益活动送到基层百姓身边。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属院团今年已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584次,平均每周都有不止一场公益演出活动,受益观众约32万人次。高雅艺术接地气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