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农村收入增幅六年均超城镇的背后
农村收入增幅六年均超城镇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5/5/7 0:00:00  [访问次数]
北京日报记者 张倩怡

    经济发展怎么样?老百姓的腰包最有说服力。

    今年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7元,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农村同比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增长7.1%和7.8%,双双大幅跑赢增幅6.8%的全市地区增长总值,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是明显超过了城镇。

    事实上,自2012年起,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次跑赢GDP。而在过去6年多里,农村收入增速更是一直保持着领跑优势。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细微而深刻的变化。

    政府主动调控,优化投资比例和方向,统筹城乡发展;本市四大功能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要素更多向农村倾斜,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首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悄然蕴含其中,润物无声。

    连续6年的收入增速领跑

    “别看咱务农,我和媳妇挣得可不比‘白领’少,每年能有十四五万。”望着大棚里丰收的辣椒,48岁的大兴区农民王克全信心满满。

    王克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伴随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走俏,越来越多的庄稼把式正升级成为家庭农场的经营者。随之而来的,是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节节高”。

    王克全的切身感受,在北京市统计局的账本上能找到更权威的阐释——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6元,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2009至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8%。

    而与城镇人口的收入增长对比,更能充分显示出王克全们的骄傲——今年一季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9元,增长9.1%。9.1%和8.4%,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事实上,这一领跑优势正在成为本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

    统计数据显示,2009至2014年, 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以及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连续6年超过城镇。这6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1.1%,比城镇居民快1.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8.9%,比城镇居民快1.5个百分点。

    6年的时间,累积出了水滴石穿的效果。2008年时达到2.30: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到了2014年已经降到了2.17: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产业升级转型成了顶梁柱

    自个儿的“腰包”是怎么一天天充实起来的?

    在丰台区南宫村村民曹江的印象里,高收入和在乡里的好工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