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人群健康期望寿命58年 [发布时间]2014/6/17 0:00:00 [访问次数] |
|||||
本市首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今后每三年测算一次
18岁人群健康期望寿命58年
本报记者 方芳 北京人的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为81.35岁,但健健康康的状态比发达国家居民少10年左右。本市昨天首次发布户籍成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18岁组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只有58年,这意味着户籍成人居民受到癌症、关节炎、失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折磨的时间长达20余年。 女性期望寿命长但健康寿命短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 市疾控中心于2012年开展成人自报健康调查,在四个城区和两个郊区县,共采集样本量6000余人,采用国际通用的沙利文(Sullivan)法,使用本市18岁及以上户籍居民的人群死亡信息和健康状态两方面的资料,测算出本市户籍成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根据测算结果,全市18岁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58年,其中男性为61年、女性为56年。 18岁组男性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左右,其中健康期望寿命为61年。这表明,测算时18岁的男性,在62年的剩余生命中,还有43年是完全健康的,另外19年将在疾病等状态中度过。 18岁组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84.5岁,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但是健康期望寿命低于同龄男性,只有56年。这表明,测算时18岁的女性,在剩余生命中,将有28年受到疾病等的折磨。 此次公布的健康期望寿命显示,本市成年女性虽然期望寿命长但健康寿命短,伤残对女性影响高于男性,女性更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据了解,今后本市将每三年调查测算一次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健康寿命比发达国家少10年 由于期望寿命并没有考虑到疾病或疾病致残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单纯比较期望寿命不能反映出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从200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报告》中推荐将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价人群健康的综合测量指标。 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与欧美发达国家居民的期望寿命相近,但健康期望寿命只有58年,不健康的状态长达20余年,而发达国家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与期望寿命之间的差距大约为10年,这意味着本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比发达国家居民短10年左右。 参与调查的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刚刚开始,只有上海曾经做过相关研究调查,该地区居民健康寿命的数据与北京差不多。 体育锻炼将延长健康寿命 疾控中心专家介绍,体育锻炼是健康的保护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延长健康期望寿命。与此相反,常见慢性疾病是缩短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健康不良发生的概率有直接关系,癌症对健康危害最大,关节炎次之,随后是慢性胃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专家提醒,随着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年总花费、文化程度的增加,健康期望寿命会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经费的投入有利于健康期望寿命的延长。经常锻炼人群健康期望寿命较高,这提示市民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名词解释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在考虑了疾病和/或残疾等因素造成的非健康状态影响后,测算出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期望年数。健康期望寿命能够在关注生命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 计算方法 市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主任李刚介绍,此次测算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调查中使用的量表为模板,结合中国人和北京市居民的特点,选取了运动能力、疼痛、自理能力、认知、睡眠与精力、情感、人际关系和视力等八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而制定调查表,对本市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得人群的健康状态资料。通过结合2012年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信息,计算得出2012年北京市成人健康期望寿命。
上一篇:城乡养老保险衔接办法下月实施|下一篇:本市首次发布“健康期望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