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近七成参加人同意首档水量180吨
近七成参加人同意首档水量180吨
[发布时间]2014/4/21 0:00:00  [访问次数]
近七成参加人同意首档水量180吨
发布时间:2014-04-18 00:00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网络编辑:奚小荻

 

  代表们就两套水价调整方案畅所欲言,并把自己前期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市发改委相关部门。本报记者 孙戉摄

  昨日下午6时,在将近4个小时的听证与探讨之后,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落下帷幕,25名听证会参加人全数同意实施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其中有6位同意方案一,有17位同意方案二,有两位提出了新的方案。

  本市公布的两套阶梯水价听证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属于基本用水范围的“第一阶梯”范围。方案一为年用水量145立方米,方案二的第一阶梯则多出了35立方米,为年用水量180立方米(即180吨),不过每立方米水价比方案一涨了5分钱。两套方案如何做出选择,听证会参加人各抒己见。

  观点1:我支持方案一

  阶梯水价听证方案一显示,第一阶梯户年用水量不超过145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价为4.95元;第二阶梯户年用水量在146至260立方米之间,每立方米水价为7元;第三阶梯户年用水量为260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水价为9元。而根据本市居民家庭用水情况分析,有85%的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在第一阶梯范围内,这部分水量每立方米水价提高0.95元。

  “我们家有3口人,可是一个月6吨水就够用。”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可巨生认为,方案一比较合理,第一阶梯每年不超过145立方米,对于大部分居民家庭应该是够用了。

  而且,方案二的第一阶梯水量多出了35立方米,这在可巨生看来,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不是每户家庭都会超过145立方米的第一阶梯用水量,方案二每立方米水贵了5分钱,看似不多,可是这对于用水量较低,远远达不到第一阶梯的家庭,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

  可巨生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位参加人,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其军的支持。

  “我赞同方案一,北京从行政、法律、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方面,该用的手段全用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节供需平衡的基础手段,对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世界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律。”李其军认为,方案一在基础和阶梯水价、水价的比例跟社会阶层的收入比例契合,接近于“黄金分割线”,其对节水的效果将是比较明显的。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河认为,两个方案实质上是差不多的,从价格的总负担来说,方案一比方案二高一些。但是从实现阶梯水价保基本和促节水的功能来说,方案一比方案二略好一点,所以在两个方案中,他也倾向方案一。

  观点2:方案二更合适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一阶梯涵盖的用水量增加,同时每立方米水价也微增5分钱。在方案二中,第一阶梯户年用水量不超过180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价为5元;第二阶梯户年用水量在181至260立方米之间,每立方米水价为7元;第三阶梯户年用水量为260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水价为9元。在这个方案中,有90%的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在第一阶梯范围内,这部分水量每立方米水价提高1元。

  “方案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广大居民对水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考虑了通过价格杠杆,抑制少量人群对水的过度使用。”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听证会参加人戴育华赞同方案二。“4.95元一立方米水和5元钱一立方米水差别不大。180立方米的用水量虽然多了一些,但是有利于我市阶梯水价的真正实施。根据这次的实施情况在取得经验以后,这个基数以后还可以逐步进行调整。”

  来自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的参加人佟立志则拿出了专业数据印证自己的选择。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来看,北京市的用水环境为二区,属于特大城市。普通住宅的人均用水量每天在90-170升左右,以这个数据计算下来,每年每人的用水量在33-62立方米左右,以社会上居民家庭常见的3口-5口之家来说,方案二的第一阶梯180立方米水,基本上可以覆盖这个比例。

  “实际上方案一和方案二只相差5分钱,价格差距不大,但是第二方案家庭居民的覆盖面提高到了90%。”来自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的参加人王佩玲说,别小看从85%到90%之间的这5%,实际上这是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第二方案扩大了居民家庭的覆盖面,同时5元、7元、9元的差价也便于操作,好算账。”

  北京建筑大学的退休教师汪慧贞做了一番调研后,同样得出方案二更合适的结论。“北京市现在的房屋情况比较复杂,人户分离、流动人口、房屋出租等因素,使得部分家庭人口比较多,所以为了方案的可操作性,我还是偏向于第二个方案。”

  保障1: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因水价调整而降低

  水价调整了,低收入群体能否获得相应的保障?他们的困难有没有被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也是参加人关注的焦点。

  “用水牵扯到千家万户,牵扯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所以在价格调整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一些特殊人群的困难。”听证会参加人,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总地质师关平的说法,引得不少参加人频频点头。

  对于这个问题,会场中的另一位参加人,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张贵国很有发言权。

  “依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城市低保标准的确定是按照维持本市城市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的费用,以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的费用来确定的。”张贵国表示,我市的水价调整是在年初计划之内的,所以说今年年初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社会救助相关的标准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统筹考虑了物价上涨也包括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水价调整而受到影响。

  张贵国表示,民政部门还将密切关注涉及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的情况,当价格上涨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支出造成较大影响时,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对困难家庭给予临时性生活补贴。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本市一直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近年来,实施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本次水价调整也是如此,在今年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时统筹考虑了物价上涨及水价调整因素,其中城镇低保、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月标准分别上调了70元、120元和160元,调整幅度为近年来较高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受价格调整的影响。水价调整政策出台后,民政、发改委等部门会密切关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实际影响,按照联动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因水价调整而降低。

  保障2:多人口家庭有望增加水量

  阶梯水价调整方案是基于家庭用水量。可是如果一户家庭中人口较多,水确实不够用,如何解决?不少听证会参加人都结合调研情况谈及这一问题。

  “我作为一个学院的负责人,对我院的年轻教师群体进行了调研,发现有孩子的家庭,人口较多、用水量较多是普遍现象。”来自北京城市学院的参加人魏真表示,这些年轻教师家里有小孩,往往需要父母或者公婆来照顾孩子,形成了多人口家庭。对这部分家庭的用水量,也许阶梯水价的第一阶梯就比较难覆盖。

  在水价基数的定量上,参加人可巨生认为,是不是采用人均年用水量来核算具体每户的年用水量更合理一些?“因为家庭人口结构不一样,笼统的规定都是145吨或者180吨,可能不是特别合理。”可巨生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从人均的年用水量来核算比较好。

  针对参加人关心的问题,主管部门方面也给出了回应。

  “按人计算阶梯水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每户家庭的人口数量是变化的,且存在大量的人户分离现象,如果按家庭人口计算阶梯基数,在政策实施中会涉及大量的人口认定问题,加大政策操作的复杂性。本市提交听证方案是以住宅户为单位计算阶梯水量,既能照顾到家庭人口的因素,又增强了实施的操作性。

  而在多人口家庭用水方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确因家庭人口多而导致的用水量增加问题,在政策实施细则中将会明确办理程序、条件、要求等办法,并与居民水价调整政策同步出台。本市将根据听证会及各方意见确定的水量方案情况,结合国家对不同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参考标准,研究确定具体的人口基数和水量增加基数。

  关注1:人均水资源紧缺告急

  北京市水资源的紧缺有目共睹,但究竟缺水到什么程度,不少市民并没有确切的概念。几位来自水资源相关部门的参加人,对于水资源紧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些年来,市民打开水龙头,水从来没有停过,所以大家可能对水资源的紧缺没有感觉。但是我作为一个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对水资源紧缺的体会是非常深的。”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参加人戴育华表示,北京市的水资源量大概人均不足200立方米,1999年以来人均不到100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水资源也非常缺少,但是我们北京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以色列人均数据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非常紧缺。”

  为了确保居民用水,北京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戴育华表示,这几年大家没有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是因为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从2008年起,北京从河北连续调水16亿立方米。直到现在为止,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也只有12亿立方米左右,仅仅相当于总库容的30%。而且近年来,北京的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1米左右,储量减少5亿立方米左右。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河表示,前段时间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最新城镇化发展报告,里面列举了一些世界上大城市的水价。比如说丹麦的哥本哈根每立方米是9美元,柏林每立方米是6.6美元,苏黎世和卢森堡每立方米是5美元左右,巴黎和悉尼是4美元左右。而根据香港水务署在2012年的统计,纽约和伦敦的水价也是北京的5倍左右。“考虑到北京现在水价的绝对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考虑到水资源的条件,北京的水价在世界各大城市相对来讲不是偏高的,而是偏低的。”

  关注2:水质安全如何保障?

  参会的听证代表支持水价调整,但更关心北京水质的改善。

  “水碱太多了!”参加人周德敏在进行问卷调研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不少被访者都说水价调整可以接受,就是水碱太多,蒸一次馒头,锅里白色的水碱就浮一层。”在周德敏调查的64户家庭中,反映水碱太多的有57户,占到了89%。而且,有52户家庭表示,目前是买桶装水饮用、做饭,占到了受访者的78%。“所以水质问题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

  参加人佟立志也表示,保障水质安全已经是全社会的呼声。“我在参观自来水集团九厂监测中心的时候,觉得这个监测中心确实比较先进,有100多项监测指标,但每隔六个月才进行一次全指标的监测。在水资源安全方面,是不是应该给市民一个更大的透明度?如果能定期发布指标,可以让全社会都放心。”

  参加人关平建议,通过水价调整作为一个契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安全的保障和监督,以避免出现最近其他城市发生自来水污染的情况。“北京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人口,水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北京的水质安全,来自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参加人聂燕冬补充说:“请大家不必担心,我们作为供水企业,有信心也有能力保证北京市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

  聂燕冬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公益性企业,有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在水源建水厂,出水厂和管网终端等五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防线,能保证有问题的原水不进厂,也能够保证有问题的水不出厂。

  同时,自来水集团具备了很强的水质检测能力。集团的水质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达到了205项,远远超过国标的106项。这个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数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且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得到认可的。还有一套完备的应急处理预案,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的水污染事件。比如说有机物的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等等。

  听证会听证人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表示,本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水质监控体系和制度。水务、供水企业、卫计委分别从行业监管、企业质量控制、饮水卫生等三个层面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测供水水质,综合管控和保障市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同时,本市也结合国内外一些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水质安全应急保障预案。刘斌呼吁听证参加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供水水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我们定将及时处置各类水质安全信息和事件。供水水质事关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丝毫马虎不得,耽误不得。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将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应急供水,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消除隐患或者切换供水水源。”

  关于居民关心的水碱,刘斌提供了一个信息:“今年南水北调江水要进京了,江水地表水比咱们用的地下水硬性要小,随着江水进京,水的观感、口感也会有所好转。”

  新闻特写

  一份沉甸甸的问卷

  听证会现场,白发苍苍的消费者参加人周德敏大妈在发言之前,掂了掂手里的几十张调查问卷。虽然看上去只有薄薄的一沓,却是一份沉甸甸的问卷,因为它凝聚了周大妈近两周来的劳动成果。

  自从4月2日拿到水价调整的听证方案,周大妈就没闲着。“这份调查问卷就是我结合两套听证方案,自己设计的。”问卷上,一一排列着调查问题:您家中有几口人?每个月用几吨水?您同意第一套方案还是第二套方案?有什么其他的建议?

  这半个月来,在周大妈居住的石景山海特社区,无论是小区内的广场,还是小区周边的超市,都留下了周大妈手持问卷的身影。“我一共调查到了64户家庭,共计211口人,都是在通往超市的入口和小区的广场一个个问来的。”周大妈对于自己的调查结果很自豪。

  通过对64户家庭的访问和征求意见,周大妈总结出了几点。64个家庭,共计211口人,平均每月人均用水2.5吨,全年平均用水约30吨,按64个家庭人均3.3人计算,全年约用水99吨,也就是均不会超过方案一和方案二规定的第一阶梯用水量。“所以结论是,无论第一阶梯用水量是方案一中的145吨还是方案二的180吨,大部分居民均可接受。”

  64个家庭中,同意方案一的有19个,占被访者的29%,同意方案二的有34个,占被访者的53%。两个方案都不同意的有9个,占被访者的14%。此外还有认为应该降价的1个,占被访者的2%。还有一个家庭则表示“爱怎么涨怎么涨,你说的不算我说的也不算”,占2%。

  “结论是大部分人同意方案二,这也是我在听证会上所做的选择。”周大妈家里一共5口人用水,每年的用水量得超过145立方米,结合自家的情况,她更倾向于方案二,因为第一阶梯的用水量相对多一些,算下来也更合适。不过,周大妈坚持认为,既然代表着广大的消费者去参加听证会,就不能只考虑自家的利益,得听多数居民的意见。这份问卷,正是周德敏大妈作出选择的可靠依据。

  权威问答

  针对阶梯水价实施中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问:本市居民阶梯水价听证方案如何形成?

  答:从2009年起,本市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阶梯水价调研与建议、阶梯水价研究、阶梯水价实施方案等相关专题研究,对外省市阶梯水价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本市实施阶梯水价存在的问题(比如水量基数、人口确定、入户抄表等问题),抽样调查了1000户居民用水情况(70%家庭月均用水在8立方米以下),提出了阶梯水价的实施建议。

  2013年,市成本调查队对供排水企业开展了成本监审工作。在成本监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水资源实际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等部门着手研究本市水价调整方案,广泛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用水户、供排水企业、相关区县、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历经大半年时间的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听证方案。

  问:北京市第一阶梯水价为什么每立方米上调1元左右?

  答: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保基本”,将居民用水分为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对居民基本用水需求,继续执行较低的价格政策,调整后的第一阶梯水价为总用水成本(含税)的75%左右,保持对居民基本用水的补贴政策。第一阶梯水价在现行每立方米4元的基础上,拟上调0.95元或1元两个方案:以0.95元为例,其中0.63元为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从总价来看,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提出,到2005年北京市平均水价要达到每立方米6元。这次居民水价调整后将是4.95或5元,仍然低于这个标准。

  问: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本市为什么按第一阶梯价格水平执行?

  答:2009年以来,市自来水集团累计完成了近20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和查表到户工作。目前,市自来水集团所属市区供水范围内还有平房合表和简易楼用户约1.9万户,用水量不到1000万立方米。对这些少数不具备一户一表条件而无法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户,暂不执行阶梯水价,水价按照第一阶梯水价标准执行。企业要加快一户一表改造。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和声明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14040435 京B2-20070152 域名注册服务批文号:信部电函[2005]263号 京ICP证000012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0217035号

Copyright © 2010-2011北京眼镜协会 版权所有